宁夏抗疫启示录,当塞上江南按下慢行键

admin 5 2025-04-25 18:40:43

在中国西北的版图上,宁夏回族自治区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,素有"塞上江南"的美誉,当新冠疫情这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袭来时,这片6.6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样面临着严峻考验,宁夏的抗疫故事,是一部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平衡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教材,更折射出中国基层治理体系在危机中的韧性与智慧。

2020年初,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,宁夏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,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,宁夏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,每千人床位数、医生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,但正是这种"先天不足",促使宁夏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特点的精准防控之路,银川市第一时间建立"三区两通道"标准化发热门诊,石嘴山市创新实施"网格化+信息化"管理模式,吴忠市发挥回族群众聚居特点,通过清真寺等宗教场所宣传防疫知识,这种因地制宜的防控策略,使得宁夏在疫情初期就构筑起了坚实的防线。

宁夏抗疫的最大特色在于将民族地区的文化优势转化为防控效能,回族群众素有"洁净是信仰的一半"的传统,这与疫情防控的卫生要求高度契合,当地政府巧妙地将防疫知识编入"花儿"民歌,通过农村大喇叭传播;阿訇们在主麻日宣讲时融入防疫要点,使得防控措施更易被群众接受,在永宁县,返乡人员主动报备率达到98%以上,远超全国平均水平,这种基于文化认同的自觉防疫,展现了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社会治理优势。

宁夏抗疫启示录,当塞上江南按下慢行键

疫情期间,宁夏的经济韧性经受住了严峻考验,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,宁夏创新推出"防疫泡泡"模式,确保重点企业闭环生产,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的工人们吃住在厂区,产能利用率保持在90%以上;中卫市的云计算产业通过远程办公保障了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,2020年,宁夏GDP增长3.9%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.6个百分点,这组数据背后是无数宁夏人在特殊时期的坚守与创新。

教育领域的"宁夏方案"同样令人瞩目,面对偏远山区学生上网课难的问题,当地政府联合通信企业,为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流量包;教师自驾车送教上门,确保"一个都不能少",在西海固地区,老师们用摩托车载着移动黑板,在山沟沟里搭建起"帐篷课堂",这种充满温度的教育坚守,保证了疫情期间的教育公平,也为乡村振兴埋下了希望的种子。

宁夏抗疫启示录,当塞上江南按下慢行键

宁夏的抗疫实践给予我们深刻启示:有效的疫情防控必须扎根于当地的社会文化土壤,当发达地区依赖高科技手段时,宁夏用"土办法"解决了大问题;当大城市忙于建设方舱医院时,宁夏的乡村医生骑着电动车走村串户,这种"小而美"的防控模式,展现了中国基层治理的多样性与适应性。

后疫情时代,宁夏的经验仍在延续,建立的联防联控机制转化为常态化的基层治理能力,培育的数字经济新业态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,凝聚的民族团结精神升华为地区发展的软实力,正如黄河之水滋养着这片土地,抗疫斗争中积累的宝贵经验,正转化为宁夏迈向现代化的持久动力。

宁夏抗疫启示录,当塞上江南按下慢行键
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,宁夏抗疫的故事告诉我们:危机面前,每个地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式,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用团结与智慧证明,只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,就能在挑战中育新机,于变局中开新局,塞上江南的抗疫篇章,已然成为中国疫情防控宏大叙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页。

上一篇:疫情下的双城记,黑龙江边境告急与银川静默中的民生温度
下一篇:宁夏疫情暗涌,从零新增神话到防控新常态的冷思考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