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疫情启示录,一座城市的韧性密码与全民觉醒
14
2025-04-27
2022年,当奥密克戎变异株席卷全球时,中国的两座标志性城市——澳门和武汉,因截然不同的防疫策略被推上舆论风口,一边是人口仅68万的“东方拉斯维加斯”坚持“动态清零”,一边是经历过疫情“风暴眼”的武汉转向“精准防控”,两座城市的防疫逻辑背后,是经济结构、社会心态与治理能力的深层博弈。
7月初,澳门爆发疫情以来最严重的一波社区感染,单日新增阳性病例一度突破146例,这座依赖博彩旅游业的小城迅速按下“暂停键”:关闭赌场、禁止堂食、启动全民核酸,特区政府甚至动用“网格化预案”,将高风险区域居民转运至珠海隔离。
“澳门没有‘躺平’的资本。”澳门大学公共卫生教授李绍平指出,“赌场员工密度是普通办公楼的3倍,一旦失控,全城经济命脉将瞬间瘫痪。”数据显示,2020年澳门博彩业收入下跌79%,2021年因严格防疫短暂回升后,2022年再度面临腰斩风险。
但“清零”代价同样沉重,澳门餐饮协会会长李荫良透露:“禁堂食令让90%的茶餐厅现金流撑不过一个月。”更棘手的是,澳门60%的鲜活食品依赖内地输入,封控导致物流成本飙升,一颗白菜卖到50澳门币的现象屡见不鲜。
1500公里外的武汉正尝试另一种可能,6月28日,武汉报告4例无症状感染者后,仅划定2个中风险区,其他区域照常举办演唱会、美食节,这种“精准到楼栋”的防控,与2020年“壮士断腕”的封城形成鲜明对比。
“武汉人对病毒的恐惧正在被疲惫感取代。”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者梅志罡分析称,2021年武汉全员核酸检测频率达17次,但2022年至今仅开展3轮,“市民更关心如何平衡防疫与生计”,某连锁超市经理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:2022年武汉社区团购订单量同比下降62%,“这说明人们不再疯狂囤货”。
精准防控的“容错率”极低,7月12日,武汉某隔离点因管理疏漏导致疫情外溢,江夏区连夜升级管控,网友调侃:“武汉在‘精准’和‘全城核酸’之间反复横跳。”
两座城市的差异绝非偶然:
眼下,两种模式都面临新考验:澳门计划9月恢复电子签注,但游客能否接受“抵澳隔离7天”?武汉虽放宽跨省游,但某旅行社负责人坦言:“省外游客仍担心‘突发管控’,订单恢复不足四成。”
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近期表态值得玩味:“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案。”或许正如澳门某茶餐厅老板所说:“防疫就像做菠萝包,火候太猛会焦,不够又夹生——关键要找到自己那炉炭火的温度。”
(全文共1287字)
注: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
经典之作,回味无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