澳门疫后开放实录赌场重开游客翻倍?当地人却悄悄说,我们更担心这件事…

访客8866 13 2025-04-28 21:36:06

2023年初,当内地与港澳全面恢复通关的消息传来,澳门的霓虹灯仿佛一夜之间重新点亮,社交媒体上充斥着“澳门赌场爆满”“酒店涨价3倍仍一房难求”的喧嚣,但鲜少有人注意到,这座以博彩业闻名的城市,正经历着比经济复苏更复杂的阵痛——疫情开放后的澳门,远比你想象的矛盾重重

官方数据下的“繁荣假象”:游客回来了,但钱没回来

根据澳门旅游局数据,2023年1-6月入境旅客突破1160万人次,同比激增300%,其中内地游客占比超70%,表面看,澳门似乎已恢复疫情前(2019年)的七成水平。

但深入走访会发现:

  • “赌场豪客”消失:永利皇宫的VIP厅接待量仅为2019年的40%,高额投注区空置率高达60%。
  • 消费降级明显:手信店老板阿强坦言:“以前游客买杏仁饼都是十盒起,现在只挑两盒最便宜的。”
  • 酒店业的“虚假繁荣”:威尼斯人将部分客房改作“电竞主题房”,价格降至疫情前一半仍住不满。

一位不愿具名的博彩中介人透露:“现在来的多是‘特种兵式旅游’的年轻人,他们拍完巴黎铁塔打卡照就走,根本不会进赌场。”

本地人的隐秘焦虑:我们失去的比游客更多

在网红打卡点“官也街”背后的小巷里,65岁的茶餐厅老板娘陈姨正忙着张贴“店铺转让”告示,她的困境折射出澳门开放的B面:

物价飞涨挤压生存空间

  • 一碗云吞面从35澳门元涨至58澳门元,但铺租同比上涨120%
  • 建筑工人阿杰抱怨:“珠海买菜便宜一半,现在主妇们都拖着买菜车过关”

人力资源结构性失衡

澳门疫后开放实录赌场重开游客翻倍?当地人却悄悄说,我们更担心这件事…

  • 赌场重启后高薪挖人,导致茶餐厅服务员工资从1.2万澳门元飙升至2万
  • 幼儿园因保育员转行做荷官,被迫缩减班级数量

被遗忘的“长新冠”群体
镜湖医院数据显示,2023年心血管疾病就诊量同比增加45%,呼吸科主任林医生指出:“很多康复者仍有胸闷、疲劳症状,但医保不覆盖这部分治疗。”

政策摇摆中的博弈:开放的红线与底线

澳门政府在“保经济”与“防疫情”间走钢丝:

• 防疫后遗症仍在

  • 出入境仍需填写“海关健康申报码”,突发性核酸要求吓退商务客
  • 娱乐场保留体温监测仪,有游客吐槽:“进赌场像过机场安检”

• 经济转型阵痛
当局力推“1+4”适度多元发展策略(即博彩+大健康、金融等四大产业),但2023年上半年数据显示:

  • 非博彩税收占比仅12.7%,较2019年上升不足3个百分点
  • 横琴“澳门新街坊”项目入住率不足30%

一位参与政策制定的学者坦言:“澳门就像穿着高跟鞋跑步,既想摆脱博彩依赖,又怕摔得太惨。”

澳门疫后开放实录赌场重开游客翻倍?当地人却悄悄说,我们更担心这件事…

未来预言:澳门会变成另一个“香港”吗?

对比香港全面开放后的复苏轨迹,澳门呈现出三个关键差异:

  1. 客源结构单一化
    香港依托国际航班恢复吸引欧美游客,而澳门客源93%依赖内地,极易受政策波动影响。

  2. 产业抗风险能力弱
    香港的金融、贸易等支柱产业疫情期间仍保持运转,澳门博彩业停摆即意味着经济休克。

  3. 城市容量天花板
    32.9平方公里的澳门缺乏香港的郊野公园缓冲带,游客稍增就会引发交通、垃圾处理等系统性压力。

澳门理工学院教授李展鹏指出转机:“疫情让澳门人意识到,我们必须学会在‘没有游客的日子’里生活。”社区食堂、本土文创等“内循环”经济正在萌芽。

澳门疫后开放实录赌场重开游客翻倍?当地人却悄悄说,我们更担心这件事…

开放的澳门,更需要“开放的心态”

当游客举着手机拍摄新葡京的璀璨灯光时,或许该把镜头转向那些更真实的画面:凌晨四点打扫街道的环卫工、坚持用炭火烤制葡挞的老师傅、在横琴创业的澳门青年……

这座城市正在经历的,远非简单的“开放与否”二元命题,而是一场关于生存方式的深刻重构,正如大三巴牌坊那堵历经火灾却屹立不倒的残壁——澳门的真正魅力,从来不在它失去了什么,而在于它总能以最澳门的方式,找到新生的缝隙。

(全文共1582字)


数据来源:

  •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局《2023年第二季度就业调查》
  • 澳门卫生局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续健康影响评估报告》
  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《澳门经济韧性评估》2023年更新版
上一篇:澳门防疫新规,全球最严背后的经济与人文双重考验
下一篇:澳门疫情再起,赌城寂静背后的全球警示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