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城记忆的双城记,长春与南昌的疫情时空对话
30
2025-05-12
2022年的冬天,济南的疫情形势一度严峻,当大多数人关注的是每日新增病例、核酸检测点排队情况时,有一群人却默默守候在电话的另一端——他们是济南疫情防控热线的接线员,他们的工作鲜少被报道,但却是这座城市疫情防控体系中最直接、最温暖的“神经末梢”。
这篇文章,我们不谈政策、不列数据,而是走进那些24小时接听疫情防控电话的普通人,看看他们的故事如何映照出一座城市的韧性。
在济南,疫情防控咨询电话(如0531-12345、各区县疾控中心专线)不仅是政策传达的窗口,更是市民情绪的“减压阀”。
一位曾拨打过济南疫情防控热线的市民回忆:
“那天凌晨,我家孩子突然高烧,小区又处于临时管控状态,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,拨通电话后,接线员没有机械地念政策,而是立刻帮我联系了社区医生,20分钟后我就收到了上门核酸的安排。”
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,电话背后,接线员不仅是信息传递者,更是紧急情况下的“第一响应人”。
据济南市卫健委统计,2022年11月至12月期间,单日疫情防控咨询电话峰值超过1.2万通,这意味着,平均每位接线员每天要处理200-300个电话,而每个电话背后,可能是一个家庭的焦虑、一个病人的求助,或一位外地返济人员的困惑。
李梅(化名)是济南某区疾控中心的热线接线员,她回忆疫情高峰时期的工作状态:
“最忙的时候,我们三班倒,但电话永远接不完,有人打进来就骂,说我们‘耽误事’;也有人哭着问‘什么时候能解封’,我们不能挂电话,更不能带着情绪回应,因为每一通电话都可能关乎生死。”
接线员们最常遇到的误解是:
接线员并没有决策权,他们能做的只有:
凌晨2点,大多数人已入睡,但疫情防控电话仍会响起。
这些深夜来电,往往比白天的更加急迫,而接线员必须保持清醒,用最冷静的声音给出最有效的指引。
济南的疫情防控电话并非一成不变,在2022年疫情高峰期后,济南市优化了热线服务,
这些改进让热线不再是“摆设”,而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渠道。
这些故事不会上新闻,但它们构成了济南疫情防控中最真实的“人性化瞬间”。
疫情防控电话的存在,折射的是一座城市的治理水平与人文关怀。
在数字时代,我们习惯了扫码、刷脸、自助服务,但疫情防控电话提醒我们:有些问题,仍然需要“人的声音”来解答。
下次当你拨打济南疫情防控电话时,或许可以多说一句“谢谢”——因为电话那头,是一个和你一样会疲惫、会焦虑,却依然选择坚守的普通人。
他们不是英雄,但他们是这座城市在疫情中最坚实的“声音防线”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