宽城战疫,一座老城区的温情与坚守

xxffx 23 2025-06-30 16:46:01

2022年,长春市宽城区成为吉林省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之一,作为长春市的老城区,宽城区人口密集、老旧小区多、流动人口占比大,疫情防控难度远超预期,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宽城区展现出的不仅是严格的防疫措施,更是一座老城区的温情与坚守,从社区工作者到普通居民,从医护人员到志愿者,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。

本文将从宽城区疫情防控的难点、应对策略、感人故事及未来思考四个维度,还原这座老城区的战"疫"历程。


宽城区疫情防控的难点

老旧小区多,防控难度大

宽城区是长春市的老城区,辖区内老旧小区占比高,许多小区没有规范的物业管理,甚至存在开放式楼栋,这给封控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,在2022年3月的疫情高峰期,部分小区因缺乏围挡,居民流动难以完全控制,导致病毒传播风险增加。

流动人口密集,溯源困难

宽城区内分布着多个大型批发市场(如光复路市场、黑水路市场),吸引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,这些人员流动性强,居住地分散,一旦出现感染病例,流调溯源工作极为复杂。

医疗资源相对紧张

相比长春市其他城区,宽城区的三甲医院较少,主要依赖长春市传染病医院等定点医疗机构,在疫情高峰期,核酸检测、隔离床位等资源一度紧张,给防控工作带来压力。

宽城战疫,一座老城区的温情与坚守


宽城区的战"疫"策略

面对这些挑战,宽城区采取了多项精准防控措施,既有"硬核"管控,也有"柔性"服务。

"网格化+铁桶阵"管理模式

  • 社区网格化管理:以街道、社区为单位,划分最小管控单元,确保责任到人。
  • 物理封控升级:对老旧小区加装围挡,实行"一门进出",减少人员流动。
  • 24小时巡逻:由社区干部、民警、志愿者组成巡逻队,确保管控措施落实到位。

"核酸+抗原"双检测机制

在核酸检测基础上,宽城区率先推广抗原自测,尤其是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居家隔离人员,确保"不漏一户、不落一人"。

保供"最后100米"

  • 政府主导+市场协作:与本地商超合作,设立保供专班,确保生活物资不断档。
  • 志愿者配送:组建"跑腿小分队",为封控区居民送菜、送药。
  • 特殊群体关爱:对独居老人、孕产妇、慢性病患者等建立"一对一"帮扶机制。

战"疫"中的温情故事

"00后"志愿者的坚守

在宽城区某社区,一群"00后"大学生自发组建志愿者团队,负责核酸检测扫码、物资配送等工作,其中一名叫小李的志愿者说:"我们年轻,抵抗力强,多干点活没关系。"

社区书记的"不眠夜"

某社区书记老张在疫情最严峻的20多天里,每天只睡3-4小时,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,居民的任何需求,他都会第一时间协调解决。

宽城战疫,一座老城区的温情与坚守

"爱心蔬菜包"里的温暖

一位独居老人收到社区送来的免费蔬菜包后,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:"谢谢你们,让我这个孤老头子也能吃上新鲜菜。"


反思与未来:如何提升老城区防疫韧性?

宽城区的疫情防控经验,也为其他老城区提供了借鉴:

加快老旧小区改造

  • 推进封闭化管理,完善基础设施。
  • 增加社区医疗站点,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。

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

  • 推广"智慧社区"系统,实现人员动态管理。
  • 利用大数据优化流调效率。

建立常态化应急队伍

  • 培训更多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,确保突发情况下快速响应。

宽城区的战"疫"历程,不仅是一场与病毒的较量,更是一座老城区在危机中的团结与成长,这里有坚守的社区工作者、无私的志愿者、配合的居民,每个人都是这场战斗的英雄。

宽城区仍将面临诸多挑战,但正如一位居民所说:"只要大家心在一起,就没有过不去的坎。"

宽城战疫,一座老城区的温情与坚守

(全文共2150字)

上一篇:长春宽城区,一条老街的抗疫史诗,藏着东北人最硬的骨头
下一篇:独家调查长春宽城区疫情现状,数据背后的真相与民众生活实录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