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城记忆的双城记,长春与南昌的疫情时空对话
32
2025-05-23
当南京疫情成为全国焦点时,远在千里之外的贵州正以独特方式演绎着中国防疫的"另一面",这个常住人口不足4000万的西部省份,在7月20日南京禄口机场疫情暴发后,迅速启动了一套与东部发达地区截然不同的防疫机制,没有高科技的"防疫大脑",没有密集的核酸检测点,贵州依靠的是中国最庞大的基层防疫网络——由3.2万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成的"神经末梢"系统,截至8月15日,贵州累计排查南京关联人员1872人,这个数字背后,是一个边缘省份如何以"冷板凳"智慧应对输入性疫情的生动案例。
贵州的防疫反应速度令人惊讶,7月21日凌晨,贵州省卫健委就发布了《关于做好南京市来黔返黔人员健康管理的紧急通知》,此时距离南京报告首例病例不足24小时,在贵阳龙洞堡机场,一套沿用至今的"三查三问"机制立即启动:查健康码、查行程码、查核酸检测报告;问出发地、问途经地、问健康状况,这种看似"土气"的方法却产生了奇效——截至8月中旬,贵州成功拦截了37名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潜在风险人员,遵义市疾控中心主任张勇告诉我们:"我们的优势不在技术,而在执行力,每个社区都有'防疫明白人',每个村寨都有'健康守门员'。"
大数据显示,贵州与南京的人员往来密度仅为长三角城市群的1/8,但防疫压力却丝毫不减,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,一套融合少数民族特色的防疫体系正在运转,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的防疫广播同时用汉语、苗语、侗语播放;在镇远古城,防疫宣传被编入了侗族大歌,这种"文化防疫"模式收效显著——当地南京返乡人员的主动报备率达到92%,远超全省平均水平,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霞指出:"民族地区的集体主义传统,在防疫中转化为了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。"
医疗资源的匮乏反而催生了贵州特色的分级诊疗防疫体系,在铜仁市,18家县级医院、167家乡镇卫生院和2896个村卫生室构成了三级防疫网,南京疫情暴发后,这套系统立即转入"战时状态":村医负责初筛,乡镇卫生院负责转运,县级医院负责诊治,截至8月10日,铜仁市通过这套系统完成了对全市南京返乡人员的全覆盖排查,值得注意的是,贵州村医平均年龄52岁,60%只有中专学历,却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,毕节市七星关区一位村医坦言:"我们不懂大数据,但熟悉每家每户的情况。"
贵州应对南京疫情的最大亮点,是其将脱贫攻坚成果转化为防疫优势的能力,全省66个贫困县全部脱贫后保留下来的5.7万名驻村工作队成员,现在成为了"防疫尖兵",在六盘水市,驻村工作队用脱贫攻坚时建立的"连心袋"系统(每个贫困户一个档案袋,记录家庭成员、务工地点等信息)精准锁定南京务工返乡人员,安顺市紫云县探索出的"防疫夜校"模式,利用晚间农闲时间开展防疫培训,参与群众超过15万人次,这种"扶贫式防疫"的成本效益比令人惊叹——紫云县人均防疫支出不足30元,却实现了99.6%的返乡人员管控率。
与东部地区相比,贵州的防疫措施显得"笨拙"却有效,没有"扫码通行"的智能门禁,贵州用的是手工登记的"出入簿";没有APP推送的防疫信息,贵州靠的是大喇叭广播和流动宣传车;没有机器人配送,贵州组织的是党员志愿服务队,但这些"落后"手段在现实中展现出惊人的韧性,当8月初全国多地出现健康码系统崩溃时,贵州的纸质登记系统依然运转如常,黔南州疫情防控指挥部负责人坦言:"我们像打脱贫攻坚战一样打防疫战,方法土但管用。"
南京疫情给贵州带来的最大启示,或许是防疫体系的"适劣性"建设,这个财政自给率不足40%的省份,探索出了一条不依赖高投入的可持续防疫路径,在遵义会议会址所在地,人们用"红军精神"诠释防疫工作——每个社区组建"防疫连",每个单元设立"防疫岗",这种组织形态虽然原始,却实现了对城市社区的全覆盖,数据显示,贵州城镇社区的防疫志愿者人数与常住人口比例达到1:50,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许多东部城市。
站在全国视角看,贵州经验揭示了中国防疫体系的深层优势——它不是单一模式的复制,而是多元路径的共生,当南京用"智慧城市"抗疫时,贵州用"群众路线"防疫;当上海建设"防疫数字孪生"时,贵州完善"防疫连心袋",这种多样性正是中国防疫体系的真正韧性所在,正如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黄伟所言:"防疫不是科技秀场,而是社会治理能力的试金石,贵州的'冷板凳'智慧,或许能为全国防疫提供另一种思考。"
截至8月中旬,贵州保持零本土病例的记录,这个成绩背后,是一套与东部发达地区截然不同却同样有效的防疫逻辑,在南京疫情引发的全国性防控中,贵州证明了边缘省份不仅可以守住自己的防线,还能为全国防疫贡献独特智慧,当我们在关注"防疫高科技"的同时,或许也该看看这些坐在"冷板凳"上的省份如何用最朴素的智慧守护人民健康,毕竟,疫情防控的终极目标不是技术竞赛,而是生命至上——在这方面,贵州交出了一份令人深思的答卷。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
震撼心灵的艺术之美 评论:令人陶醉,视觉享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