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城记忆的双城记,长春与南昌的疫情时空对话
25
2025-04-26
当人们提到"小香港",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霓虹闪烁的摩天大楼、繁华的港口贸易或是密集的街市人潮,但在广西,有这样一座城市,它不靠海,却凭借独特的山水格局、浓郁的江湖气息和灯火辉煌的夜景,赢得了"广西小香港"的美誉——它就是梧州。
梧州被称为"小香港",并非因其经济规模或国际化程度,而是源于它与香港相似的地理格局、历史渊源和城市气质。
香港因维多利亚港而繁荣,梧州则因浔江与桂江在此交汇形成西江(珠江主干)而兴盛,三江口的水运优势,让梧州自古就是"百年商埠",民国时期更是广西最繁华的港口城市,商船往来如织,码头文化深厚,与香港的港口经济如出一辙。
香港有中环的骑楼街,梧州则有中国最长的骑楼城(全长7公里),这些融合了粤式、南洋风格的骑楼,曾是商贾云集的象征,如今仍是老城区的灵魂,清晨的豆浆油条、午后的凉茶铺、夜晚的大排档,烟火气丝毫不输香港的庙街。
梧州的夜景曾被誉为"广西一绝",尤其是西江大桥至鸳江丽港一带,华灯初上时,江水倒映着霓虹,游船穿梭,颇有维多利亚港的韵味。
梧州是广西最"广东化"的城市,90%以上人口说粤语(梧州白话),饮食、习俗、建筑皆与珠三角一脉相承,甚至早茶文化比南宁更地道,这种语言和文化的亲近性,让它与香港的联结更为紧密。
如果说香港的魔幻在于摩天大楼与山海交织,梧州的魔幻则在于江湖与市井的混搭。
香港有黄大仙,梧州有龙母庙,这座始建于北宋的庙宇,是珠江流域龙母文化的发源地,每年诞期(农历五月初八),数十万粤港信徒前来朝拜,香火之盛堪比香港的太平山庙会。
香港人爱爬太平山看夜景,梧州人则登白云山俯瞰三江,山顶的"云岭晴岚"是古梧州八景之一,而山脚的冰泉豆浆馆,一碗浓香豆浆配油条,是比港式奶茶更地道的早茶记忆。
香港人喝凉茶祛湿,梧州人吃龟苓膏解毒,这款由草药熬制的黑色膏体,苦中回甘,是梧州人夏季的必备甜品,甚至远销东南亚,成为与香港"廿四味"齐名的岭南养生符号。
很多人不知道,梧州曾是广西第一个通商口岸(1897年开埠),比南宁、北海更早融入全球贸易网络。
梧州白鹤山上的英国领事馆旧址(现为河滨公园),是广西最早的西式建筑之一,见证了清末梧州作为通商口岸的繁华,红砖拱廊、百叶窗设计,与香港的殖民地建筑风格遥相呼应。
民国时期,梧州航运业极盛,号称"往来帆船两千艘,日夜灯火不息",当时广西80%的进出口货物经梧州转运,商号、银楼、会馆遍布街头,其盛况堪比同时期的香港上环。
随着水运衰落和南宁崛起,梧州的"小香港"光环逐渐褪色,但它的江湖气从未消失。
它没有香港的摩登,却多了几分山水的野性;它不再有昔日的商埠辉煌,但骑楼下的豆浆香气、西江上的渔船灯火、白云山上的晨雾,仍在讲述着一个更真实、更粗粝的"小香港"故事。
若你想体验未经修饰的江湖梧州,不妨选一个雨夜,站在桂江一桥上看灯火倒映江水,恍惚间,或许能听见百年前商船鸣笛的回响。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
XXXX——一部引人入胜、情感真挚的佳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