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江西省住建厅通报/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厅】
43
2025-07-09
当2022年秋冬交替之际,中国的两座省会城市——太原与西宁,正以不同的姿态应对着新冠疫情的考验,太原,这座有着2500年建城史的古都,在经历多轮疫情冲击后展现出令人惊叹的韧性;而海拔2275米的西宁,则在青藏高原的寒风中书写着"高原防疫"的特殊篇章,两座城市的地理位置、人口结构、经济特点迥异,却在同一时间维度上,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中国城市疫情防控的绝佳样本,本文将深入剖析太原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复苏的双轨并行,同时解读西宁疫情最新动态中的防控智慧,试图从这两座城市的实践中,提炼出后疫情时代城市治理的启示。
截至2022年11月中旬,太原市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已超过300例,涉及全市多个城区,与国内其他大城市相比,太原疫情呈现出几个鲜明特点:一是传播链相对清晰,多数病例关联到已知传播链条;二是重症率保持在较低水平,这得益于全市92.3%的全程疫苗接种率;三是社会面新增占比持续下降,表明防控措施正在显效。
太原市卫健委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过去一周内,全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呈现"先升后降"趋势,11月10日达到单日峰值47例后,目前已回落至日增20例左右,值得注意的是,万柏林区和小店区仍是本轮疫情的"重点区域",两区病例数占全市总量的68%,为此,太原市已对12个高风险区实行"足不出户"管理,对38个中风险区实施"人不出区"政策。
在核酸检测方面,太原创造了令人瞩目的"太原速度"——全市设置常态化核酸采样点1876个,单日检测能力突破500万人次,重点区域可实现"一日两检",这种高效检测机制为疫情精准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撑,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疾控专家表示:"太原建立的'采、送、检、报'四同步机制,将平均报告时间压缩到了4小时以内,这在全国都属于领先水平。"
与严格的防疫措施同步推进的,是太原市颇具特色的经济复苏计划,2022年第三季度,太原GDP同比增长3.8%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,这背后是一套精准的"双统筹"政策体系。
在保供稳链方面,太原创新实施了"白名单"制度,将256家重点企业纳入保障范围,建立"一企一策"运输保障方案,太钢集团通过"闭环生产"模式,保持了生产经营基本稳定,10月份不锈钢产量环比增长12%,京东亚洲一号太原物流园则通过"无接触配送"体系,保障了全市80%以上的电商包裹正常流转。
消费市场的复苏同样可圈可点,太原市发放的1.2亿元数字消费券,带动消费超过15亿元,杠杆效应达到1:12.5,柳巷、食品街等商圈在严格落实"限流、预约、错峰"措施基础上,周末客流量已恢复至疫情前的七成左右,更令人惊喜的是,太原古县城景区通过"云游太原"直播活动,在闭园期间仍实现了门票衍生品线上销售额突破800万元。
民生保障领域,太原展现出了特别的温度,全市建立了"蔬菜包"保供机制,确保封控区居民每日新鲜蔬菜供应;针对独居老人、孕产妇等特殊群体,社区工作人员提供"一对一"服务;市教育局推出的"空中课堂"已覆盖全市98%的中小学校,最大程度降低了疫情对教育的影响。
视线转向青藏高原,西宁市的疫情形势同样牵动人心,截至11月15日,西宁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87例,虽总量不及太原,但对于这座常驻人口不足250万的高原城市而言,挑战同样严峻。
西宁疫情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于平原地区,医学专家指出,高原缺氧环境可能影响人体免疫功能,加之冬季室内聚集增多,导致病毒传播效率提高,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西宁本轮疫情存在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和场所聚集性,某农贸市场关联病例占比高达40%。
面对挑战,西宁市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,全市划分为782个网格单元,实行"网格化+信息化"精准管理;建立"都兰方舱医院"和"湟中区方舱医院",新增床位2000余张;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西宁针对高原特点,为隔离人员配备了便携式氧气瓶,这一人性化举措获得广泛好评。
在物资保障方面,西宁充分发挥本地优势,组织周边州县加大蔬菜调运力度,日供应量稳定在1000吨以上;建立"公交化"物资配送体系,动用300辆公交车保障物资运输;市场监管部门对35种重要民生商品实施价格日监测,确保物价总体平稳。
太原与西宁的防疫实践,恰如中国城市疫情防控的"两个版本",太原代表了大中型工业城市的防控路径——依托较强的医疗资源和经济基础,实现防疫与发展的动态平衡;西宁则展现了高原城市的防疫特色——结合地域特点,在资源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寻求最优解。
两座城市不约而同地强化了科技赋能,太原的"智慧防控平台"整合了20余个部门数据,可实现疫情"热力图"实时呈现;西宁则开发了藏汉双语防疫信息系统,确保信息传递无障碍,在基层动员方面,太原组织5.6万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,西宁则发挥"马背宣讲队"等民族特色宣传队伍作用,共同构筑起群防群控的坚固防线。
特别值得关注的是,两座城市都注重防控措施的"温度",太原开设"黄码医院"保障特殊人群就医需求,西宁则为牧民设立"流动核酸采样点",这些细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,正如一位社会学家所言:"疫情防控不仅考验城市的'硬件'实力,更是对治理'软实力'的全面检验。"
太原的坚韧复苏与西宁的静默突围,共同勾勒出中国城市抗击疫情的壮阔画卷,在这幅画卷中,我们既看到了现代科技的力量,也见证了传统治理智慧的闪光;既感受到超大城市的应变能力,也体会到边疆城市的担当精神。
随着冬季来临,疫情防控面临新挑战,但太原和西宁的实践告诉我们:只要坚持科学精准、动态清零,兼顾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,就一定能够迎来春暖花开的日子,这两座城市的故事,终将成为中国抗疫史诗中动人的章节,也为全球城市防疫提供了宝贵的东方经验。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