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省疫情确诊最新消息/河北省疫情最新数据消息新增
24
2025-07-03
长春市部分列车班次的停运引发了市民的广泛关注,不同于其他城市因天气或事故导致的临时停运,长春的这次调整似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规划逻辑,是铁路运力不足?还是城市交通战略转型?本文将深入挖掘长春停运车次背后的真相,揭示这场正在悄然发生的城市交通革命。
根据12306官网及长春铁路局公告,2023年下半年以来,长春站、长春西站共有17趟列车被调整或停运,其中包括部分普速列车(如K、T字头)以及少量动车组(D字头),停运方向主要涉及东北地区短途线路,如长春至吉林、哈尔滨、沈阳等方向。
铁路部门给出的解释是“列车运行图调整”,但并未详细说明具体原因,对比全国其他城市,长春的停运车次并非孤例,而是全国铁路网络优化的一部分,近年来,高铁网络的快速扩张使得部分普速列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,长春作为东北铁路枢纽,自然也在调整之列。
但更深层次的原因,可能与长春城市轨道交通的崛起有关。
近年来,长春地铁网络迅速扩张:
长吉城际铁路(长春-吉林)、哈大高铁(哈尔滨-大连)等高速铁路的运力提升,使得短途普速列车的需求下降。
以长春至吉林的K字头列车为例,过去需2小时,而如今长吉城际铁路仅需40分钟,票价相差不大,但时间大幅缩短,铁路部门逐步减少普速列车班次,引导乘客选择更高效的高铁或地铁。
长春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,近年来在高铁建设上投入巨大:
这些变化使得传统普速列车的竞争力下降,停运部分车次是铁路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结果。
过去,长春市民出行高度依赖铁路,但随着地铁、公交、共享单车等多元化交通方式的普及,铁路的短途运输功能逐渐被替代。
这种“多式联运”模式不仅提高了效率,也降低了城市交通拥堵压力。
许多年轻乘客对高铁和地铁的普及表示欢迎:“以前坐K字头列车去吉林要2小时,现在高铁40分钟,票价只贵了20元,完全能接受。”
部分老年人和低收入群体仍依赖便宜的普速列车,一位经常乘坐K7334次(长春-大连)的旅客表示:“高铁票价是普速的3倍,对我们退休人员来说负担较重。”
对此,铁路部门回应称,未来将保留部分公益性慢火车,同时通过票价优惠(如老年票、学生票)缓解部分群体的出行压力。
根据《吉林省“十四五”综合交通运输规划》,长春未来将新增:
长春市交通局表示,未来将推动“一卡通”系统,实现地铁、公交、共享单车无缝衔接,让市民出行更便捷。
长春已在部分地铁线路上测试智能调度系统,并计划在2025年前试点无人驾驶地铁,进一步提升运输效率。
长春停运车次并非简单的“运力削减”,而是一场城市交通体系的深层变革,高铁的崛起、地铁的普及、智慧交通的推进,共同塑造了长春未来的出行模式,对于市民而言,适应这一变化或许需要时间,但从长远看,更高效、更智能的交通网络,终将让整座城市受益。
(全文约1500字)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