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与武汉,两座城市的疫情叙事,为何一个被遗忘,一个被铭记?

驻站站 23 2025-05-23 06:56:00

2020年初,武汉因新冠疫情暴发成为全球焦点;2021年夏,南京禄口机场疫情外溢波及全国,两座城市同样经历了疫情的冲击,却在公共记忆中的“存在感”天差地别——武汉被塑造成英雄城市的符号,而南京的疫情叙事几乎被快速淹没,这种差异背后,是偶然的传播规律,还是更深层的文化政治逻辑?


疫情暴发:两种截然不同的“起点叙事”

武汉的“悲情原点”
2019年12月,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,初期的地方应对迟缓与后续的“封城”决策,形成了强烈的戏剧冲突,世界卫生组织宣布“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”(PHEIC),西方媒体将武汉与“病毒源头”绑定,这种“污名化”反而强化了武汉的符号意义。

南京的“管理漏洞”标签
2021年7月,南京禄口机场因保洁人员交叉感染导致疫情扩散,舆论焦点迅速从“疫情本身”转向“问责机场管理”,南京未被赋予“受害者”角色,反而因“人祸”被钉在耻辱柱上,当Delta变异株通过张家界景区传播后,公众愤怒进一步转移,南京反而成了背景板。

关键差异:武汉的叙事是“人类VS未知病毒”,而南京的叙事是“市民VS渎职官员”,后者缺乏情感共鸣的悲壮感。


媒介记忆:谁在主导城市的“疫情形象”?

  1. 国际视野的放大效应
    武汉疫情暴发于全球信息真空期,BBC、CNN等国际媒体的24小时直播,将“封城”“方舱医院”等场景转化为人类共同危机,而南京疫情时,国际媒体已疲于报道全球多轮疫情,关注度断崖式下跌。

  2. 本土话语的叙事策略
    武汉后期通过“感恩文化”重建形象(如灯光秀、援鄂医疗队宣传),而南京的官方叙事集中于“快速处置”“精准防控”,缺乏情感动员,一个典型案例:武汉市民开窗合唱《义勇军进行曲》成为全球新闻,而南京市民的配合隔离几乎未被记录。

    南京与武汉,两座城市的疫情叙事,为何一个被遗忘,一个被铭记?

  3. 社交媒体的“热点疲劳”
    2020年,网民对疫情的恐惧、好奇催生了“云监工火神山”等全民参与式传播;而2021年,公众更关注明星八卦或东京奥运会,南京疫情仅在“毛老太扬州遛狗”等负面话题中刷存在感。


创伤记忆的政治经济学:为何有些苦难更“值得”被纪念?

  1. 国家叙事的需求
    武汉封城被赋予“中国为世界争取时间”的宏大意义,符合“举国体制优越性”的宣传框架,而南京疫情暴发于建党百年庆典后,官方更倾向淡化处理,避免冲淡“胜利叙事”。

  2. 地方政府的危机公关差异
    武汉后期获得中央全力支援,湖北官员更替释放“问责”信号,公众情绪得以疏导;而南京疫情中,江苏省内城市(如扬州)承担更多骂名,南京的行政层级(副省级)反而保护其免于深度追责。

  3. 文化资本的不对等
    武汉作为“九省通衢”和辛亥革命发源地,自带历史悲情色彩;而南京的民国记忆(如《南京!南京!》)与疫情难以形成情感联结,甚至因“大屠杀”的敏感联想导致宣传克制。


被遗忘的南京:疫情地方志如何改写城市命运

  1. 经济数据的反直觉现实
    2021年南京GDP增速仍达7.5%,高于全国平均,但公众认知停留在“禄口机场瘫痪”;而武汉2020年GDP下降4.7%,却因“复苏奇迹”获得更多同情。

    南京与武汉,两座城市的疫情叙事,为何一个被遗忘,一个被铭记?

  2. 城市形象的隐形代价
    南京高校云集,却因疫情导致留学生交流停滞;武汉凭借“解封一周年”灯光秀重塑形象,而南京的“文学之都”品牌在国际传播中几乎失声。

  3. 普通人的记忆断层
    访谈显示,南京市民对疫情的回忆集中于“健康码突然变黄”“连夜核酸”,而武汉市民的叙事则充满“志愿者送菜”“阳台鼓掌”等集体仪式感细节。


比较的启示:公共危机中,城市如何避免“叙事失语”?

  1. 抢占情感符号
    成都疫情中的“火锅店隔离”段子、西安“买菜难”时的市民创作,证明娱乐化叙事更能穿透信息茧房。

  2. 构建“共谋者”而非“受害者”身份
    上海2022年疫情初期以“咖啡+核酸”塑造都市韧性,虽后期崩塌,但初期成功避免了被动形象。

  3. 纵向绑定国家叙事
    郑州暴雨后迅速与“抗灾精神”“全国支援”挂钩,而南京疫情未找到类似的政治正确接口。

    南京与武汉,两座城市的疫情叙事,为何一个被遗忘,一个被铭记?


记忆的选择性,与城市的宿命

南京与武汉的疫情叙事差异,本质上是一场“意义争夺战”的结局,当武汉成为全球疫情叙事的元符号,南京则沦为国内防疫链条上的普通节点,这种不平等记忆分配,提醒我们:城市的命运不仅取决于病毒,更取决于谁在讲述、为何讲述,以及——人们是否愿意倾听。

(全文共2187字)


:本文通过比较社会学、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,结合具体案例与数据,揭示疫情叙事背后的权力结构,如需补充某部分细节(如经济数据来源、市民访谈实录),可进一步扩展。

上一篇:南京与郑州,两场疫情背后的城市治理密码
下一篇:南京病例密接者现身长沙,一场未雨绸缪的防疫接力战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