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肥防疫,一座城市的精准与温度双重奏

xxffx 26 2025-05-11 17:15:48

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每个城市都在书写自己的答卷,合肥,这座位于长三角腹地的科技创新之城,以独特的"精准+温度"双轨模式,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防疫成绩单,这里没有简单粗暴的"一刀切",也没有放任自流的"躺平",有的是一套融合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的"合肥方案"。

科技赋能:精准防控的"合肥智慧"

走进合肥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,巨大的电子屏上跳动着各种数据流,这里是合肥防疫的"智慧大脑",汇集了来自全市的疫情数据、医疗资源、物资储备等关键信息。"我们依托'城市大脑'平台,整合了公安、交通、医疗等23个部门的数据,实现了疫情态势的实时感知和科学预判。"合肥市数据资源局局长陈睿介绍道,这种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,让合肥的防疫措施总能踩准节奏,既不过度反应,也不滞后被动。

在合肥南站,一台台智能测温仪正无声工作,这些装备AI算法的设备能在毫秒间完成体温筛查,准确率高达99.7%。"过去人工测温每小时最多检测500人,现在这个数字提升到了3000人。"合肥市卫健委主任张晓峰说,类似的科技应用遍布全市:无人机巡查重点区域、机器人配送物资、AI语音系统进行流调问询……合肥将自身在人工智能、量子通信等领域的科技优势,转化为疫情防控的硬核力量。

人文底色:有温度的"合肥方案"

合肥防疫,一座城市的精准与温度双重奏

2022年4月,一则"合肥允许疫情封控区宠物随主人隔离"的消息登上热搜,这背后是合肥市出台的《疫情防控期间宠物管理指导意见》,开创了国内先河。"宠物是家庭成员,不能因为疫情就简单处理。"参与制定政策的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李芳说,这种对生命尊严的尊重,折射出合肥防疫的人文温度。

在蜀山区某封控小区,独居老人张奶奶每天都会收到社区送来的"爱心餐盒",里面除了饭菜,还有手写的温馨提示卡片。"我们摸排发现小区有27户特殊困难群体,就组织志愿者一对一帮扶。"社区书记王敏介绍,这种精细化服务模式已在全市推广,确保疫情防控不落下任何一个群体。

平衡之道:防疫与发展的"合肥辩证法"

2022年合肥GDP增速达到5.3%,高于全国平均水平,这得益于合肥独创的"防疫泡泡"模式,在经开区,一家新能源汽车工厂用围挡将厂区与外界隔离,员工吃住在厂,生产物资通过专门通道消毒转运,实现了"封闭生产"。"我们3000名员工在封控期间保持满产,订单按时交付。"企业负责人刘伟说,目前全市已有137家重点企业采用这种模式。

合肥防疫,一座城市的精准与温度双重奏

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多次强调:"疫情防控要算大账,既要算健康账,也要算经济账、民生账。"在这种理念指导下,合肥建立起"重点企业白名单"制度,设立10亿元专项纾困资金,推出"不见面审批"等便企措施,2022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8.6万户,逆势增长12.3%。

启示与展望:后疫情时代的城市治理新范式

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吴尊友评价:"合肥模式的最大特点是用最小成本实现最大防控效果。"这种平衡体现在数据上:合肥每百万人口确诊病例数长期保持省会城市最低水平,而经济社会各项指标均位居前列。

深入分析合肥经验,可总结为"三个结合":科技手段与传统方法结合,刚性管控与柔性服务结合,短期应急与长效机制结合,例如将疫情期间开发的"合运通"物流管理系统转为日常使用,提升了城市治理效能。

合肥防疫,一座城市的精准与温度双重奏

站在后疫情时代的门槛回望,合肥的防疫实践提供了一种城市治理的新思路——在拥抱技术的同时守护人性,在应对危机时谋划长远,正如安徽省委常委、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所说:"疫情防控是面镜子,照出一座城市的治理水平和价值追求。"合肥,正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可能。

上一篇:合肥疫区,一座城市的静默与喧嚣
下一篇:合肥防疫,当精准防控遇上烟火气的智慧辩证法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