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西战疫,壮乡铜鼓声中的防疫智慧与现代治理交响曲

admin 13 2025-04-26 07:41:02

在疫情防控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广西壮族自治区谱写了一曲传统智慧与现代治理的壮美交响乐,当铜鼓声与大数据相遇,当壮医草药与核酸检测并行,这片土地上呈现出的不仅是防疫措施的严格执行,更是一种文化基因与现代治理能力的深度融合,广西的防疫实践告诉我们,有效的疫情防控从来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,而是需要植根于地方文化土壤的治理智慧。

铜鼓预警:传统智慧与现代防疫的跨时空对话

铜鼓,这一壮族文化的象征物,在古代曾是传递警报的重要工具,在广西的疫情防控中,"铜鼓精神"被赋予了新的内涵——快速响应与全民动员,2022年百色疫情期间,当地政府在24小时内完成了全市范围的流调溯源,72小时建成应急医院,这种"铜鼓速度"背后,是壮族传统文化中集体主义精神的现代表达。

更耐人寻味的是,广西将铜鼓文化中的"寨老"制度创新转化为"网格长"责任制,在南宁市青秀区,每个社区网格都有明确的负责人,他们像古时的寨老一样熟悉每家每户情况,实现了疫情防控的精准到户、责任到人,这种制度创新使得广西在多次疫情反复中保持了较低的社区传播率,2021年全区确诊病例数在全国排名第25位,而人口数量排名第11位,防疫成效显著。

壮医草药在防疫中也发挥了独特作用,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研制出的"壮医防疫香囊",结合了壮医理论中的"毒虚致病说"与现代流行病学原理,发放给隔离群众后,既起到了心理安抚作用,也实际改善了部分呼吸道症状,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,展现了广西防疫的人文温度。

边关长城:陆地口岸防疫的"广西模式"

作为中国与东盟连接的枢纽,广西的陆地边境线长达1020公里,有8个边境县市与越南接壤,在"外防输入"的压力下,广西构筑了一道独具特色的"边关防疫长城"。

广西战疫,壮乡铜鼓声中的防疫智慧与现代治理交响曲

东兴口岸的创新管理堪称典范,这里实行了"双闭环"管理:货物通关闭环和人员管理闭环,跨境货车司机全程不下车,由智能系统引导通行;边民互市则采用"集中申报、分段运输"模式,既保障了贸易畅通,又将疫情风险降至最低,2022年上半年,东兴口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3%,实现了防疫与经济发展的平衡。

边境村寨的"十户联防"机制更是充满智慧,在凭祥市,每十户边民组成一个联防小组,轮流值守边境便道,既发挥了边民熟悉地形的优势,又形成了群防群控的坚固网络,这种源自壮族"款组织"的传统治理方式,在现代防疫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。

数字技术为边境防疫提供了强大支撑,广西建成了边境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,整合了边检、海关、医疗等12个部门的数据,实现了从口岸到社区的全程可追溯,在崇左市,智能监控系统覆盖了90%的边境重点区域,AI算法能够自动识别非法越境行为,大大提高了防控效率。

山海协作:多民族地区的防疫共同体构建

广西有12个世居民族,民族文化多样性既是宝贵财富,也带来了防疫宣传的挑战,广西的创新做法是:用民族语言讲防疫,以民族文化传知识。

广西战疫,壮乡铜鼓声中的防疫智慧与现代治理交响曲

在侗族聚居的三江侗族自治县,防疫宣传被编成了侗族大歌;在瑶族村寨,"防疫铜鼓歌"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;壮族山歌版本的"洗手七步法"更是风靡全网,这种文化适应性的传播方式,使得少数民族群众更易接受防疫知识,据统计,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疫苗接种率与汉族地区基本持平,部分县市甚至更高。

跨区域协作展现了广西的大局意识,在支援湖北抗疫中,广西不仅派出医疗队,还送去了特色的螺蛳粉和柑橘,体现了"壮乡人民与武汉人民心连心"的情谊,而在省内,南宁、柳州、桂林三地建立了医疗资源共享机制,重症患者可以快速转诊至区域医疗中心,这种"山海协作"大大提升了救治效率。
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,在北海市,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设计了"健康码胸牌";在桂林市,为聋哑人士提供了手语视频咨询服务;在边境地区,为跨境婚姻家庭开通了多语言服务热线,这些细致入微的措施,体现了防疫工作中的民族平等理念。

从应急到常态:后疫情时代的"广西思考"

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,广西正在将抗疫经验转化为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,公共卫生体系的改革尤为引人注目,广西规划用三年时间建成"15分钟医疗圈",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置发热门诊,县级医院传染病区完成标准化改造,这种立足长远的投入,彰显了"预防为主"的治理理念。

广西战疫,壮乡铜鼓声中的防疫智慧与现代治理交响曲

数字经济在防疫中加速发展。"壮掌柜"APP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直销,"桂品会"平台助力边贸企业线上转型,2022年广西数字经济规模预计突破9000亿元,这些新业态既保障了疫情期间的经济活力,也为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。

边境防疫催生的治理创新正在形成制度成果,广西拟将"十户联防"机制写入边境管理条例,智能边境管控系统也将常态化运行,这些创新实践为国家边疆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地方经验。

广西的疫情防控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,是多元文化共生的生动实践,铜鼓声不仅是文化记忆,更是全民动员的号角;边关城楼不仅是历史遗迹,更是防疫前线的堡垒;民族歌舞不仅是艺术形式,更是知识传播的载体,广西经验告诉我们,有效的疫情防控必须扎根地方文化土壤,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,必须坚持科学防控与人文关怀的统一。

当铜鼓声再次响起,它传递的不再是战事的警报,而是胜利的凯歌;当壮锦图案出现在防疫宣传画上,它承载的不再只是审美价值,更是文化自信的表达,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防疫实践,为全球多民族地区的疫情防控提供了一份充满智慧的中国方案。

上一篇:广西抗疫密码,壮乡儿女如何用山歌战术智斗新冠病毒
下一篇:独家广西南宁疫情最新动态,全国防控形势下的绿城保卫战
相关文章

 发表评论
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